2007年4月28日 星期六

令人心碎的愉悅

(這個)

最近常聽一張專輯,Ketil Bjørnstad的Prelude,嗯......版權問題吧,可能也不太好放上來,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找看,搜尋應該可以找到很多資訊。或是見得到面的話,可以借去聽聽看。

今天我在思考行動的問題,又想起了一些已經遺忘掉的東西,一些最原始的初衷與悸動......說實在的,我已經厭倦了老是在思考而不行動......我以前不是這樣子的。Anyway,希望這是最後一次了。當兵的過程真的使人遺忘許多東西,一件一件的拾回來,我究竟還遺漏了什麼?只是夠了,剩下的就讓生命的過程去尋回吧。

今天去參加了自己幹文化,破報主辦的媒體與直接行動工作坊。我急切地想要尋求答案,想要找尋一個開始,一個社會運動,一個文化行動的開始。與其說在聽那些人的經驗,倒不如說我更急著想確認自己......到底為了什麼想要開始做一些事?要用什麼方式?要怎麼開始?為什麼我遲遲無法行動而陷在一團泥沼?......這些都是我自己的問題,嗯,不想在這裡說太多。也許改天吧。

怎麼離題了呢?本來應該是要講音樂的......這是1984-1985的錄音,我最近聽著這張專輯想著八月的創作-裝置與演出。演出什麼?說實在的,輪廓還很模糊,只是想著機械的意象,冰冷的色調,人與體制......哈哈,不要說太多,總之,慢慢來......但是這張專輯讓發想這件事變得很舒服,就如篇名,令人心碎的愉悅......我不擅長用言詞表達,尤其是抒情畫意,我終究還是只能做我的創作,要說的話,聽著聽著,心像被熨過一樣,平整,光華,帶著溫度,但是還有些別的......

寫音樂文章原本就不是我的專長,這種事還是交給馬世芳大哥做吧。不過是在借題發揮罷了。也許只是想再荒廢已久的板上注入一點心的生氣。

2007年4月16日 星期一

樂生遊行後記

四月十五之後,這個城市,這座島嶼有多少人覺醒?

  那天到了大中至正,人比我想像的多。至少在這裡的,都是些有良知的人。或是爭取真相的人。只是,我還是......有著一段距離。我跟著隊伍前進,跟著隊伍吶喊,我站在這裡,但是我的理性仍然跳脫,在空中冷眼旁觀。
  
  從來我就害怕進入瘋狂,害怕全身投入。我喜歡戰鬥,當我拿著攝影機拿著畫筆拿著相機的時候,我說我自己在戰鬥--那是我慣用的武器。儘管在那些時候,理性依然存在,頑固地存在。楊力州告訴我這是必要的,理性必要存在,方能控制力量。只是戰鬥的時候,能讓自己接近空白。當血液開始翻騰,身體甦醒,腦中的狂喜不可抑制地讓自己接近空白,那時,什麼道理,什麼意識形態人權訴求政治正確世界和平,什麼都不重要了,只剩下空白的腦,狂喜,腦中的酵素與狂熱的肢體--那裡便是真理之所在。

所以這是危險的。

  我會遲疑著,我會遲緩,因為這樣。儘管當我今天暫且相信這件事,我判斷這是必須的,我
走上街頭......這樣的我無法戰鬥。我害怕當個士兵,如果我沒有徹底瞭解戰鬥的背後是什麼。

  你說,我不是跟你說了嗎?樂生的那些事? 是的,我瞭解,我相信,所以在這眉睫我還是站了出來。但是除了瞭解自己,還是必須瞭解敵人是誰。甚至我還不瞭解整個的歷史過程、那些可行的折衷方式,那天站出來,只是為了人權。
  
  但是我很冷靜,我很冷血,我知道在這場子周圍的幾乎都是敵人--只顧自己的政客、八卦的媒體、以及旁觀者。政治鬥爭之下,我悲觀地以為,即使今天樂生被保留,那麼不會是因為人權,不會是因為大家重視這件事,而是......又是為了自己的政客在做形象,如果沒這樣糟,那麼其他的人哪,也許選擇更好的共構方案吧,所以呢?還是為了自己的淺薄的利益。我說過了,問題不在那裡,問題根本不在樂生是否延遲捷運阻礙捷運,那一點都不重要。最根本的就是,沒有做好安置,沒有做好對人的處置措施,沒有任何人可以有任何理由去破壞一個人們居住的地方。當然最好是讓他們留在自己的家。

  所以我冷漠,我在那裡不斷地思考這些問題,我不認同文資法,我不認同其他任何的法案和鬥爭,因為那對我來說,不是重點....卻是現行少數可以拿來保護樂生的東西。

  我在找尋戰鬥的理由,找尋自己的主人,這同樣是一個巨大的課題。我厭倦了當一個不知為何戰鬥的人,我厭倦當個傭兵。 

  不過令人略感欣慰的是,至少那天後來看到的一台芭樂台的新聞有好好把這些事報出來。至少可以讓一些人接近真相吧。

滾開吧,作秀的政客。

2007年4月4日 星期三

旅行的意義

這次去台東,不知去了幾天。
  在山上朋友家住了幾天,接著在海邊住了兩晚,想著要離開塵囂洗洗心靈。只是沒想到在海邊生活是那樣辛苦。對阿庚來說可能沒什麼,但是經過這兩天,發現我終究還是個都市人。
  你說我不是之前還去環島?住帳棚?野炊?
  是啊,但那是截然不同的事。之前我的帳棚搭哪?幾乎都是在學校裡,廟宇裡,涼亭裡,平坦的海邊、橋下;野炊?我有帶米,帶醬油,帶油帶鹽。騎著腳踏車怎麼說都還有個交通工具,並且那甚至是個身分。
  身分?怎麼說?騎著腳踏車帶著一堆行李,別人怎麼看一眼就知道你在做什麼,那是個「正確的」生活方式,乘著空騎著單車環島。那是個很好用的保護色。但是當你只有一雙腳,什麼都沒有,看來也不像個觀光客的時候,問題就來了。
  這次的遠行我什麼都沒有。沒有保護我的鐵馬,沒有鈔票,沒有醬油,沒有鹽,在朋友家借的一點米,一個鍋子,沒有炒鍋沒有油,我們把什麼都減到最低限度了。接下來就辛苦了。海邊有之前搭好的木頭棚子,用漂流木架出來的簡單的屋頂,屋頂還是空的,左右沒有牆。找了草隨便鋪一鋪做成簡單的屋頂。野炊,第一晚蒜頭薑土豆加米,胡亂吃一吃了事,那是剩下的一些乾糧。晚上睡在棚子下。
  那海是礫石灘,大大小小的石頭,組成個大片的按摩床。痛得要死。晚上睡覺,後來阿庚來看我們,把我們叫醒。他說在那睡會著涼,醒來的我打了幾個噴嚏。沒錯,冷的很,我們太嫩了。移到火邊睡,添了幾根粗柴,找了大木頭來當擋風牆,就這樣在木頭背面睡了一晚。
  早上,大約十點以前,如果是晴天,海邊馬上就變成灼熱的地獄。睡了一晚的隔天剛好是晴天。這種海灘沒有螃蟹,前一天的傍晚退潮時只撿到二十幾隻小指節大的螺,根本填不飽肚子,這天天晴,蛙腳潛鏡呼吸管海膽鉤裝備好,下海找了一個多小時的食物。沒有。近海好拿的東西都被吃光了,這裡是阿美族的聚集地。阿美族的個性是這樣,下海找東西,不管是不是夠吃了,不管東西會不會太小,全部能拿的盡量拿。久沒下海加上對這邊的海不熟悉,我沒有游出海岸線100公尺。這個範圍內,海膽兩隻出生沒有很久的,不想動牠們,一個多小時下來成果是三角螺大約十顆。還有一半是小隻的。
  累得要死,還是有魚槍會好一點。海邊的食物對我們兩個菜鳥來說,太難了。特別是在台東的海。如果在九棚或蘭嶼,只有這樣的裝備大概就可以吃很飽了。
  在海邊食物短缺,我一整天幾乎都在想吃的事情,還有住的事情。冷,熱,風,火,光是這些事情就讓自己閒不下來。快要沒有米了,我們上馬路去找商店。吃個炒飯,然後買麵。找條山路進去找野菜,豐收。還吃了水果。
  途中有個插曲。在一家咖啡店問路的時候,令人厭煩的對話。我們被質問住在哪裡,並且他強調別人的地不能隨便去住。
  簡單說明一下,那家咖啡店在加母指灣,那是個這一陣子被財團買下的海灣,風平浪靜,適合釣魚跟海底採集。我不知道那間咖啡店跟那個灣到底有多深的關係。

  海邊。

  所以這是你們的海。我不知道我們住的範圍究竟算不算在那裡面,我想有一段距離。但是,既然設了個前提,人家的地不能隨便去住,那麼難道大家的海就可以被佔起來收錢?......罷了,他們不聽的。
  回程的路上似乎那個咖啡店的神經病攪的吧,我們被警察盤查。住哪邊?爲什麼住那邊?哪裡來的?身分証看一下?沒有工作?

  哇靠,我有沒有工作關你屁事?住海邊不行?

  那晚我全身痠痛,下海加上睡石頭。並且全身發癢,半夜起來到馬路邊的水源去洗澡。後來才知道大概是在海裡擦到什麼海草,全身起疹子。當晚在石頭上鋪了草,還是忍不住搭起帳棚,海風吹久了還是令人難受。

  這次的遠行讓我有跟以前不同的體悟。從前我總喜歡說自己在流浪,或是「出去流浪」,以為沒帶多少錢,帶個帳棚,出去久一點的時間,不待定點就叫做流浪。我錯了。
  不管怎麼說,只要還有家要回去的,那就不叫流浪。甚至更嚴厲一點地說,只要身上有錢,把錢拿出來花的,那就不叫流浪。因為根本不需要擔心生活的各種難題--吃飯,睡覺。就算方式再另類,怎麼說都只是在旅行罷了,要說得好聽一點的話,充其量只能說是在體驗生活。或是轉換生活模式。我是這樣子的。不管去多遠,去多久,我終究還是要回家。就算出國弄間房子住吧,那還是一個家。有家要回的流浪不是流浪,那只是個浪漫化的名詞罷了。

  況且流浪一點都不浪漫。

  完全不浪漫。真正的流浪是什麼?那會有許多的問題要解決。生活的問題,你要怎麼吃飯?你要在哪睡覺?哪裡待得舒服又不會被趕?人的問題,並不是每個人都那樣心胸開闊和善的,有多少人會瞧不起你?給你白眼?不真心的相處?質疑?
  真正的流浪是很辛苦的,這些問題都必須解決,錢的問題也一樣,這些都是非常現實的問題,一個流浪者必須去面對的。
  於是我不再對流浪抱著浪漫的幻想,當你餓得要死又找不到食物,被人趕被警察盤查,所有浪漫的幻想都變得不切實際。以前的我的流浪,不過是低成本的深入旅行罷了。現在的則是切換生活模式。 突然我對流浪漢們肅然起敬。 不過在城市裡是比較容易生存的。
  但是切換生存模式是重要的,人不能在一個地方待太久。我問阿庚:爲什麼蘭嶼的人們這麼封閉?生活似乎現在一團泥裡?那裡的海明明那麼美,自然環境條件多好? 有趣的地方就在這。 在環境好的地方,人的心胸會很開闊,討海人的個性就是如此,不拘小節。但是在這樣的地方,人的視野卻變狹窄,拘泥於環境,拘泥於社群。而在城市裡是相反的,人的眼界開闊,可以閱讀到很多的資訊,知道現在發生的事情,知道新的想法與潮流,卻困在迷霧中,心胸狹窄並且故步自封。要如何調適?要如何使自己更加進步?除了適應生活之外,調整自己的生活也是必須的。
  
  旅行總有它的意義,要如何讓自己繼續前進?啊啊,廢話多說了,多講的,浪費自己的體力。 別把流浪浪漫化......過生活吧。

  別誤會,這趟遠行是快樂的,做了些事,沉澱,等照片洗出來再傳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