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1日 星期六

了不起的台灣新聞。

刻意挑了公視新聞的時間去看,晚上八點。
  至少台灣還有剩下一個優質的媒體。
  說真的我受夠那些該死的媒體了。大超你說的沒錯,連媒體都在搞商業,這就是我不爽的地方。TVBS、東森、三立、三台加民視全都一個樣(噢,希望我沒有漏下什麼,你們都太像了,實在是不好記)帶子轉來轉去,如果這麼不屑,你們幹麻報?抨擊那台護衛自己,每一家骨子裡一個樣,不用多說,大家清楚,好機會打啊,麻煩了消毒啊,不用更多藉口,一丘之狢。
  所以媒體該天殺的商業嗎?商業是怎麼回事?那些傢伙連商業都沒搞好!層次太低了吧?有做分眾嗎?有做市場區隔嗎?有做分析嗎?整天二四小時狗血加娛樂新聞加主觀意識,這是如何?社會新聞能做到變成娛樂新聞,偉哉偉哉!要談商業,這些傢伙連邊都摸不上。
  事實是什麼?你報新莊抗議樂生拖捷運,卻沒有深入瞭解;你報人公司尾牙幾百桌,那家年夜飯來幾口;然後主撥說,該拆的就拆一拆,你的意見真大聲。多麼豐富的新聞!
  然後我還是不知道美國遲遲不肯簽京都協議,我還是不知道樂生跟捷運可以共存,我還是不知道這個議題有多少的黑箱作業,我還是不知道全球化對世界的影響。

  新聞確實應該是個公共空間。從香港八樓拿回來的紀錄片,我現學現賣。這是你家的新聞,這是你的直撥,這是你的工作,這是你們的做法。是這樣?這則新聞不是你的,這個現場不是你的,你撥出的東西是要給全台灣的人看的。你們知不知道這層意義?你們服務的對象是全民,責任是什麼?撥自己以為民眾喜歡看的東西?你們在做連續劇?不,應該被看到的是真相。不管好不好看,那都是真相。現場代表的是什麼?呈現當時的現場感,不,你們一直在營造自己想要的氛圍,像蚊子追逐著血。播報新聞的權力是賦予給你們的,但是真相是大眾的,新聞是大眾的,服務的對象是全民,不管你是哪一台,那確確實實是個公共空間,只是那麼多家新聞台啊,你們永遠都在踐踏它。不要再不負責任了,片段的報導就像以訛傳訛,算吧,我說給誰聽呢?

  如果你想看新聞,請按下13。我受夠了,當所有新聞台都是這種死德行時,我們該怎麼辦?不要再看七點檔了....噢,是全天檔,我說錯了,抱歉。

4 則留言:

匿名 提到...

哎呀,有榮幸被你點名,哈
你的不爽是可以理解的,但不爽是來自於理想與現實的落差.現實就是電視台也是要吃飯的,他們要爭取收視率才會有廣告費進帳,那收視率來自什麼?當然就是大家愛看什麼就播什麼囉!這不是道德問題,這是結構問題.除非結構或是人心有所改變(當然法令是另一種可能),否則自由市場裡的競爭不可避免的會導致這個後果.
至於民視,又有幾個老闆願意賺少錢甚至是做賠本生意呢?
不過物極必反,當人們無法忍受的聲音越來越多,就是市場大洗牌的時候了.
丟出一個思考題:那身為設計人的我們能做些什麼?

AARTI 提到...

很晚回,沒什麼藉口,只是要打得落落長大概。
  首先,收視率的問題。現在電視台的作法真的對收視率有所助益嗎?我說他們連商業的邊都沒摸上就這意思,每家新聞台幾乎都沒有市場區隔,那些台對我來說看哪一台都是一樣的。而"大家愛看什麼"原本就是個謬思。新聞的族群是誰?關心社會時事的人吧?然而那些新聞台卻改變了大眾的口味,把新聞變成一種娛樂。這是開拓了市場還是壓縮了市場?更嚴重的問題是,整個水平被往下拉...我想我們都記得從前的新聞是長什麼樣子的-時事是時事,國際新聞是國際新聞,娛樂新聞是娛樂新聞,各取所需,這是一個完整的新聞節目...現在呢?
  問題出在盲從。當一家新聞把新聞全部娛樂化而達到商業效益時,其他全部一窩蜂地跟進,於是丟掉了本來的市場去均分那塊大餅,接著,原來的市場沒人要了,消費者沒有別的選擇...嗯,這是一個怎麼樣的狀況?舉個例子吧,就像進了商店只有一種飲料可以買,真是高明的行銷...所以我說這不是結構問題,同樣要賺錢的心態,為什麼就做不好新聞?公視不接廣告,但是公視還是要收視率。對我來說,那只是一個市場行銷的錯誤。說實在的,電視台真的不懂行銷的。況且新聞有更多錯綜複雜的利益問題...新聞台都賺錢嗎?不,有更多是即使賠錢也要繼續做下去,因為財團認為有媒體有力量,這樣的心態,媒體變成不是在服務大眾,而是服務公司,因此,不是餵了賺錢也許反而變成最大的問題-今天要報什麼?報什麼對我有利?服務哪個政客可以搞好關係?怎麼樣節省電視台的成本?這不單純是個自由市場的問題。
  身為設計人的我們可以做些什麼?倒不如說,身為一個人我們可以做些什麼?我不滿,於是我要進攻,如何進攻?我現在能想到的,只有讓更多人不要去看那些新聞。換句話說,幫助消費者做出別的選擇。身為一個設計人,用設計的力量去做這件事。有很多做法,慢慢來。
  就這樣,還要工作。

  你說被點名的時候我嚇了一跳,還想說怎麼那麼爽,竟然有新聞台看的到這段文字...哈。

whodesign 提到...

市場區隔?
市場區隔的前提是每個區隔都要有足夠的利潤支撐.利潤跟目標族群數量是相關的.尤其以收視率作為收費依據來養活的產業裡.台灣新聞要談區隔就商業本質而言都嫌奢侈,更何況媒體背後與政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反映的也不只是盲從,而是不同利益集團之間的勢力分布

AARTI 提到...

事實上收視率一點意義都沒有。台灣電視台太多了,收視率嘛...新聞台的部份,印象中我看到的都是一個百分點上下。爭奪那零點零一的百分點,實在意義不大,說白了,看爽的罷了。
  之前公視眾議院的論壇在講媒體,那集還蠻有意思的,不過我現在懶得講。
  所以這就牽涉到了市場調查與取樣的問題。但是......談市場區隔真的是奢侈嗎?降了0.01的百分點就會賠上多少錢嗎?我不知道。但是我不認為。
  這些也許都不是重點,就像你我說的,背後的那些利益關係也許才是真正的推手。於是乎討論這些市場問題就變得一點意義也沒有。因為他們也許根本不要。他們要的是別的。
  根本的問題在於新聞不獨立,看看三台哪些人在主事就知道了。不從政治獨立出來,步從商業利益獨立出來,(我說的獨立出來是指節目本身,現在看看就可以非常清楚他們到底是在為哪個政黨或是哪些付了錢的商家服務)也許根本就沒辦法做什麼新聞。......如果有人認為現在的芭樂台做的叫做新聞,那我也不知該說些什麼了。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