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6月22日 星期日

我們的海(誰的海?)



剛剛在看這個。看得我非常激動。

一直以來都相當關心關於公領域的問題,還有,當然,人與環境的問題。

我記得有篇舊文跟這個有關... 有了,《旅行的意義》<---這個。

  說跟這個議題有關實在太抬舉這篇舊文了,不過是一句小小的抱怨罷了。我說,「所以這是你們的海。我不知道我們住的範圍究竟算不算在那裡面,我想有一段距離。但是,既然設了個前提,人家的地不能隨便去住,那麼難道大家的海就可以被佔起來收錢?」

  海洋確實是公領域。怎麼可以不是?怎麼可能不是?事實上,我永遠都難以想像什麼樣的私心讓土地和自然資源與環境變成可以買賣。當人走到一片新的天地,看到大好的美景,然後可以說出「這裡是我的」這樣的話?

  一不小心又要開始連結到資本主義。今天不談那個,今天談談「尊重」。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應是人放棄了溝通,放棄了尊重,才開始需要用金錢和消費來溝通。接著,互為因果,這樣的「溝通」模式也不斷造成人們越來越不在乎彼此。

  人口過多。原本的公家經營海水浴場似乎是有其必要,過多的觀光遊憩人口,加上環保意識低落,使得一個遊客聚集的海域確實有管理/整理環境的必要。猶記得那個時代,二十塊錢左右的門票,很合理,那是清潔費。盥洗的水費。有人在維護這片海的必要支出。然後,當私有化與財團進駐開始之後,問題就來了。一大堆問題。

  開發建設對環境的衝擊是必然,不再贅述(雖然相當值得討論),我要談的是,公領域與居民的權益。傳統的社群可以很自然地建立起一套公私領域和協的狀態。簡單來說,住家以外的地方,都是公領域。共同聚會的場所、共享的山林/海洋資源,合理分配的耕作土地,交工。正因為確實需要與互相尊重,沒有人會去破壞公領域。那不是一個消費式的共享。

  然後,財團來了。

  BOT案。根據國有財產法/原民法,大部分的海岸應該都屬於公共財或是原住民傳統領域吧。BOT這個東西很值得討論,但要在這篇文章中說的話,一定會讓篇幅過大吧。之後再講,現在只要理解BOT案可能造成什麼問題就好了。簡單來說,BOT是一種讓政府可以不用花太多錢的公領域開發案,請注意這點。它還是公領域,只是委託「民間」投資和經營(其實說的好聽,民間指的其實就是財團吧),而且是有期限的。

  聰明一點的人應該可以就這短短的敘述看到問題在哪了吧?魔鬼就在細節裡。財團要投資,財團只有有限的經營期間,還有,這是「公領域」。說白一點,因為這樣,所以財團當然要回本。以一個風景優美的海岸BOT案,我們可以想像它是什麼樣子。首先當然要佔下最美的一片海,如果不是,幹麻要投資?然後要讓上層階級來消費,他們消費力高。要有乾淨的海灘,要有華美的裝潢,要有方便的交通,要有尊榮式的消費。然後,當然這片美好的海,只有花了錢的大爺貴婦們能來。

  沒問題嗎?多想一點?這是公領域。甚至許多時候,這是原住民傳統領域。富人們度假的海,怎麼可以有原住民在裡面打魚/採集?怎麼可以有只想單純看海看日出喝點酒的年輕人不付錢就跑進來?怎麼可以有附近的居民在這裡生火開Party?這是誰的「公領域」?

  而且,現在財團和渡假飯店越來越聰明,侵佔公領域的方式越來越細緻且不留痕跡。最漂亮的例子就在墾丁。飯店蓋在合法的防風林地段,沒有佔灘為王。但是,不得不說幹得漂亮。當設計師用高明的空間/出入口規劃讓這片海灘看來附屬於度假飯店,當海邊可以有渡假飯店「做公益」的淋浴設施,當飯店的清潔員工「做公益」地清掃海灘......mmm......怎麼有這麼有良心又急公好義的業者啊,這還真是上天的恩賜?

  別說我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許多海灘的確用這樣的方式被度假飯店用來排拒外客。不客氣的說,知道這件事以後,下次去墾丁,請不客氣地待在任何你想待的海邊。被趕的話請他出示產權證明。BOT案是合法侵占,但這只算是在法律邊緣遊走,聰明得要死的作法。

  台灣是個海島。台灣是個海島!海洋資源應該是大家共享的,因為我們承受不起海洋資源的破壞,因此那確實是個公領域......不能讓它被私人侵占而為所欲為。而且,有那麼多以海維生的人,請不要再剝奪他們生存的空間了。

  下次當你走到台東或墾丁的海邊,如果你願意,不要用消費來理解環境。如果你願意和當地的住民交朋友,如果你是真心的,那麼他們會接納你。台東的「阿迷思」會很樂意教你打魚放網一起喝酒,墾丁的居民會很願意跟你抬槓談談在這個地方的處境。

  旅行不是只有消費。更不是只有破壞性的消費。我知道那很爽,我以前也幹過這種事,那真是他媽的爽!可是,多想一點,你可以讓旅行留下更多回憶與意義,甚至深度。當你不再以消費和金錢和人溝通,那裡的人,也會開始不再只把你視為帶著破壞前來的金主。一個觀光客。一疊鈔票。你怎麼做,人家就會如何看你。

  相關連結:

  苦勞網-《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濱海樂園玩到high(害)
  
  2006前瞻:公共建設─BOT創造的是資產還是負債?

  我們的島節目網站

  對了,最近的文章都有點硬,剛好這篇也偏硬,我想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有真的看完......我想知道我做這樣的文章對這個blog現在的觀眾有沒有意義。所以,麻煩看完這篇文章的人讓我知道吧,如果你願意的話。用回應的或你喜歡的方式。謝謝~

2008年6月16日 星期一

心理測驗又來了

嗯?有人注意到了嗎?
在圖的最下方那行小字.......

我怎麼會去上那個網站?

哈哈,的確,不過只是剛好。跟著連結做了這個有趣的測驗(你也來試試?),卻連上了"右派網"。這真是個有趣的緣分。

還是一樣,我不認為我是左派或右派,儘管測驗會幫人做歸類。應該說,我不認為這件事情重要--你是左派或右派?你是藍色還綠色?你是哪一類型的人?什麼星座的?什麼性格?

最好是人可以這樣簡單歸類。

所以心理測驗的價值不在歸類,它也沒辦法告訴你到底是哪一種人,因為那永遠是過度的簡化。但這不代表它毫無價值......只是價值不在答案身上。

其實那像夢境。印地安的長者說:讓夢境幫助你,瞭解自己。那是一個讓自己思考檢視問題的工具。右派網強調自己的立場並把人分為兩邊,這實在不是什麼有智慧的方法。(如果稍微逛一下這個網站大概就可以知道我在說什麼...)

這個測驗的五十題,其實大多數根本就沒辦法做簡單的非是及否的回答,大部分的問題都值得好好討論,簡單地就認定是贊同或反對,完全就很無腦。複雜問題沒有簡單答案。

但是如果這些問題你連聽或想都沒想過,那麼倒還蠻建議可以去玩玩的,那也許會是一個認識或思考的開始。

左或右?頭殼裝屎。

想想辦法解決問題吧。

2008年6月12日 星期四

google沒人性

在我打下《不要讓愚行延續到下一個百年》之後,blog右方測試用的google廣告竟然出現了這個。這真是諷刺。

......
.............. ...........
怎麼辦?

............ ... 真是令人費神。 先說,千萬不要去買玉米期貨啊。
去買糧食期貨其實就跟米蟲或中盤商一樣不是嗎?聽過的,最令人憤怒的故事莫過於,買了糧食期貨,或是希望糧食期貨漲,把大批的食物放到爛掉。 減少供應,期貨上漲,炒股的傢伙鼓掌稱慶。

對啦,如果今天產量過剩,與其浪費油和運輸成本再到市場賣還是賠錢不如放在當地爛......但是,難道只有我覺得荒謬嗎?當看到「這樣的照片」?(出自《百年愚行》,這張是大陸的盜圖吧,掃描得很差。)

照片可怕的地方其實也在這裡,不過再講就離題遠了,這個改天再聊。

.....欸,怎麼辦?
Google實在是很沒人性,Adsense的機制大約就是搜尋網站內有什麼文章,然後把同樣關鍵字的廣告放上來吧。mmm...這表示如果我打了一篇關於美伊戰爭的文章,那麼網站上極有可能出現Halliburton這家公司招募人才的廣告?(這家公司是美國戰爭後勤人力派遣公司,把便宜的第三世界低廉勞動力或騙或強迫的送到美國的戰場上去打工,當然,沒福利也沒多少錢。)相關請見《他人的戰爭》評介

然後,這些誤會的代價,在我的blog上是...


美金五元。
而且,這是開站以來累計的。這裡開多久啦?

瘋了,我要把廣告撤掉。
這看起來很潔癖,而且是我討厭的非一即二--要嘛撤掉,要嘛放著的選項...馬訶士說過,所有的選擇,都是圈套。修正一下,非黑即白的選擇,大部分都是圈套吧。

但是我還是要把他撤掉。這不是潔癖,只是至少這麼做,比較不會有人因為我的網站跑去買玉米期貨或是想要"賺世界的錢"。

更現實的是,一年才賺五塊美金,這實在是太蠢了。哪天我單日瀏覽人次超過五千人再說吧。

2008年6月9日 星期一

遊戲

九型人格分析
第八型領袖型、能力型、挑戰者、保護者、權威型
25%
第七型快樂主義型、豐富型、活躍型、創造可能者、享樂型
16%
第一型完美主義者、完美型、改革者、改進型、秩序大使
11%
第三型成就者、事業型、成就型、實踐型
11%
第六型忠誠型、忠誠型、尋找安全者、謹慎型
9%
第九型和平型、和平者、和諧型、維持和諧者
9%
第四型藝術型、浪漫者、自我型、憑感覺者
7%
第五型智慧型、觀察者、思想型、理性分析者、思考型
7%
第二型助人者、全愛型、助人型、成就他人者、博愛型
5%


這個測驗做了不只一次了,不過我這陣子似乎每天都在改變與前進
每次做出來似乎都不太一樣...

不過仔細看看題目,發現其實這遊戲根本無法做準確的判斷...
有太多含糊不清的題目了,處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觀點都會做出不同的答案
怎麼會有非是即否這種事?何況是在條件不足的狀態...
另一方面,這遊戲對於「類型化角色」的定義也太平面武斷了些。

遊戲嘛,看看就好。

2008年6月6日 星期五

不要讓愚行延續到下一個百年

西元兩千年,人類意識到石油將會燃盡,於是開始焚燒農田,以繼續向大地和陽光搾取能源。溫室氣體仍持續排放。請記住這件蠢事。

  糧價危機,世界貿易,新自由主義──WTO,亞太自由貿易,北美自由貿易協定,歐盟(諸如此類)──生殖能源,農業工業化,石油。我想搞清楚這些事的關聯。這是很大而且複雜的題目,而且找的資料不足,所以下面寫的大部分是我的假設和推論。

  生物能源(如玉米乙醇或棕梠油提煉的人造油等)在這幾年開始被視為一項顯學,成為最有希望的替代能源,「後工業革命」的救世主。

  請稍等一下。

  讓我們先把上面那堆看似無關的東西結構起來。再說一次,這是我的假設和推論。參考的依據是有,但是散見於太多的地方,暫時無法蒐集完全……


(已開發國家)高科技農業

    |

    |      (新自由主義)

  農業生產---------------------->糧食

    |        |

    |        |   (新自由主義)

    |        |---------------------->生質能源

傳統勞力密集農業(開發中/未開發國家)


這是一個最簡單的結構,在這結構背後的是石油(食物里程)和糧食消費。

  
  讓我百思不解的是,全球糧價上漲,應該會對糧食出口國產生實質的助益(包括以農業為主的貧窮國家),但,事實顯示似乎不是這麼一回事,問題出在哪裡?

讓我們先稍微看一下農產品貿易的現況──我看到了一個驚人的數據。

 水稻、小麥和玉米既是最主要的穀物產品,也是世界糧食生產和貿易的三大主要產品。我們可以先看看這個表。

1 2001年主要穀物出口國出口穀物數量  (單位:kt)

國家

稻穀

小麥

玉米

雜糧

阿根廷
澳大利亞
加拿大
歐盟
美國
中國

總和
世界總量

363
618
0
264
2541
1847
5633

24442

11396
16682
17351
15225
27845
220
88719

103480

12229
0
115
266
48192
7276
68078

76408

13016
4631
3560
8106
55164
7296
91773

103869

資料來源:USDAGrainWorld Markets and Trade 2002612
註:中國小麥出口量取自農業資訊網

更完整的資料請看這個網站

  可以看到,除了稻米之外,以上幾個主要出口國幾乎佔有了絕大部分的糧食貿易市場。其中又以美國為最。唔,這倒有趣。

  美國仗著農業科技化的優勢以及闊綽的農業補助金成為農業出口大國,並且仗著強國優勢在世界貿易組織中呼風喚雨,顯而易見,大量生產的平價農產品理所當然地限縮了其他國家的農業生產。所以糧荒是從這來的。當大量的小麥和玉米轉而成為更高價值的生質能源,加上飆漲的油價,重度仰賴進口糧食的國家當然會吃不消,而且是立即的影響。

  但問題還沒完。為什麼糧價上漲,東南亞以農業為主的國家為何似乎沒有受惠?暫且先排除稻米最大出口國泰國,如越南、菲律賓、印尼、緬甸、柬埔寨等?如果照最簡單的經濟邏輯,進口糧價上漲,對於這些國家的本國農業應當有相當的助益?就算農民不因此大賺一筆,至少國內的糧食消費也會轉向內需市場而形成基本的供需?但是在《榨出血汗:亞太自由貿易的代價》這部片裡(請見鐵馬影展簡介),呈現的狀況並不是這樣。在這裡,我看到的是,只有泰國的農民處境勉強較好,其他國家還是很慘。這不是說說就算了,那是一半以上的人仰賴農業維生的狀況。全球糧價上漲,他們似乎還是寧願棄置農田,在貧民區裡作資源回收,為什麼?

  我依然只能做假設。現在來做一個更大膽的假設。新自由主義打開了國家的壁壘,讓世界市場強勢改造價格,並且改變弱勢國家的產業結構。這個假設經過簡化的結構是這樣:

  傾銷進口農產品---->影響國內市場價格------>降價競爭(儘管農業是主要收入)--->不符成本----->貧窮----->更加依賴進口農產品------>傳統農業式微

  於是來不及做任何轉型的國家只能任由強國擺佈,而以泰國的例子來看,依然我還是做個假設:只有出口才能夠賺得到錢。(不是嗎?如果國內有七成人口低於貧窮線)於是通過這幾個假設,我們可以想像一個圖像正在發生……那是,吃飯這件事,漸漸也變成有錢人的特權….

  先推到這裡,現在回頭來看看生質能源和高科技農業。

  這兩者的種植,都是對土地的破壞。高產能,低勞力,低風險,賠上的就是環境的代價。要達到這些利益需要的就是化學肥料、農藥、除草劑、基因改造作物等等。需求不斷增長的生質能源一邊搶著人的食物,一邊燒著雨林,擴大種植面積。

(關於生質能源,請見參考資料環保╳我們該暫停生質能源生物燃料非解決氣候變化出路生質能源的允諾與失落

如果你懶得再看三篇長得要死的文章(其實沒有很長),這裡概述一下。

  每生產一加侖的玉米乙醇,就會消耗掉1700加侖的水,並且需要使用大量的氮肥。(汙染溪流與海洋外,同時製造氧化亞氮──溫室氣體之一)

  每公噸的棕櫚油背後代表著33公噸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石油的十倍,主要來自過度開墾林地。

  我討厭危言聳聽,請自己思考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生質能源也許原本是個還算不錯的主意,當它侷限在過剩的糧食或是回收廢棄物等。但是石油中毒的人類似乎更傾向於不要吃飯來換取燃料,破壞環境以換取能量。汽油燒完了,繼續焚燒食物,怎麼想似乎都不是個好主意。

  我還是無法把這些所有事情的關聯做出來(當這麼做的時候似乎必然簡化或失準),但我希望這篇文章至少能夠提供一些資訊和推想,停下來想一下,或許也能引起更多的討論,或著指出我的謬誤。

我們能做什麼?

自己去想。我也是。